特别报道|中非合作呈现新发展全貌

新华社内罗毕10月26日电标题:中非合作共同描绘新发展图景 新华社通讯员 许佳桐 严玉晶 戴赫 10月,中非合作论坛将迎来成立25周年。经过25年携手圆梦,中非关系实现了从新型伙伴关系向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的跨越。 “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大工程”、“十大伙伴行动”等务实项目相继制定,重大项目正在陆续实施。在这条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团队的“硬连接”筑牢基础,技术的“软连接”激活可能性,沟通的“心连心”创造共识。中国和非洲正在共同努力以生动实践树立南方团结合作典范,描绘互利共赢发展新图景。 连接您的设施,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 奥迪安是科特迪瓦腰果的主要生产国。过去,每逢雨季,该地区道路泥泞无法通行,对外交通几乎瘫痪,农民陷入绝境。 如今,由中国港口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全长228公里的两车道双向高速公路像一条丝带蜿蜒穿过腰果树,连接科特迪瓦、几内亚和马里。准入不再困难,农产品运输时间将减少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现在我可以更快地运送更新鲜的产品,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一倍!”当地农民雅各巴高兴地说。 当所有的道路都连通时,所有的商业都会繁荣。这条连接三个国家的高速公路并惠及成千上万的家庭,这是互联互通如何继续巩固非洲发展基础的明显例子。 25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从东非蒙内铁路到西非深海港口,从尼日利亚高速公路到莫桑比克马普托凯特贝大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和改造了约10万公里公路、1万多公里铁路、约1000座桥梁和约100个港口。公路网全面连通,港口、电厂投入运行,有力推动了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设施联通不仅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激发了非洲内生“软实力”。例如,在科特迪瓦高速公路项目中,当地工人占该项目施工量的90%以上,创造了近乎通过非洲人的参与提供 4,000 个工作岗位并学习工作技能。这种“授人以鱼”的模式让当地人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克瓦蒂 (James Sheekwati) 表示:“互联互通正在重塑非洲的发展格局,甚至让最偏远的村庄也能从全球化的成果中受益。” 技术进步激活内生力 来自毛里塔尼亚埃迪尼村的牧羊人阿米尔·阿卜杜 (Amir Abdo) 牵着他的羊群走进一片茂盛的蘑菇田。这片曾经被黄沙侵蚀的土地,在中国的春作技术的帮助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一幕清晰地表明,中非技术合作正在助推非洲发展。被当地人称为“幸福草”的菌草,不仅以其坚强的根系固沙护土,更是当地牧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凳”。阿布杜感叹道:“多亏了所传授的技术中国专家告诉我,我的羊长大了。我从瘦弱变得强壮,现在我有10只健康的羊,并且有了预期寿命。” 从沙漠到农田,技术进步的种子已在整个非洲大陆播下。在马达加斯加,中国生产的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约9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比本土品种高2至3倍,有助于提高该国粮食自给率。在几内亚比绍,中国农科集团收集教材,培训当地农业技术骨干。在乌干达,小米的产量是本土品种的三倍,为农民提供了有形收入。到2023年底,中国将向非洲引进24项农业技术,建设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农业技术,促进农作物增产和当地收入。使超过100万小农受益。 技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方面,鲁班工坊已在非洲15个国家设立,成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中国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求,为非洲培训各类人员22万余人次。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国已向非洲48个国家派出医疗队,诊治患者约2.3亿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8万多名,给当地民众留下了一支“不可剥夺的医疗队”。 中非合作通过知识共享奠定了坚实的互信基础,为非洲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阿卜杜勒说:“中国技术照亮了我们的未来。” 引领思想,重建南南合作 25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成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安全等领域的综合性合作平台,形成从峰会到高层会议的多层次合作机制。论坛的成功体现在具体项目上,也体现在理念引领的力量上。 中方在对非合作中始终秉持真实、实效、亲诚和正确义利观。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停最贫困国家偿债倡议,已与19个非洲国家签署或达成暂停偿债协议。中国支持非洲绿色转型,数百个绿色发展和清洁能源合作项目成功实施。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至2025年3月末,中国企业在非洲领域实现承包工程销售额211.8亿元。f 非洲的清洁能源。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基金,确定项目7个,投资62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中非贸易额预计将达到29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国。它仍然是一个友好的伙伴国家。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总额96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创同期历史最高纪录。中国是非洲主要外资来源地之一。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对非新增投资超过133亿元人民币,对非金融援助总额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宣布实施关税100%为零与53个非洲建交国的税目。 越来越多的南方国家学习中非合作经验,开始实施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非洲《外交标签》杂志主编阿约维表示,中国在合作中绝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始终尊重非洲国家独立发展的意愿。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加思·谢尔登认为,中非全面友好合作开创了南南合作新模式,是国际关系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 我们 25 年的合作是长期的共同成就。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从经贸往来转向人文交流,这条讲求务实、平等互利、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之路,总能结出丰硕成果。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